• 欢迎访问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校医院

健康教育

戴口罩,戴口罩,做好细节很重要!

来源:校医院 添加日期:2022-05-11


  近日国内疫情多点散发,防疫形势严峻,做好个人防护备受关注。佩戴口罩,是最为简便易行、又切实有效的自我保护措施。那么,如何正确佩戴口罩以达到防护需要?你的口罩选对了吗?关于戴口罩的这些疑问你有吗?一起来看看吧。

  


  : 房间里大家都是熟人,口罩就不用戴了吧?
 : 病毒可不管陌生人还是熟人!在人员密集、空气流通相对较差的室内空间,必须规范佩戴口罩。
 : 人不多,口罩就免了吧?
 : 乘坐公共交通、电梯,以及商场购物、收取快递、外卖等情况下,都应规范戴好口罩。
 : 戴口罩觉得闷,孩子不喜欢就不戴了?
 : 不管喜欢不喜欢,家长注意,孩子也要戴好口罩!
 : 口罩拉下一半,露着口鼻,也是戴着了?
 : 戴口罩不是应付,不规范佩戴等于没戴。口罩佩戴时要分清正反,盖住口鼻和下巴,注意根据鼻梁形状调整鼻夹和系带松紧度,确保与面部贴合。

  

IMG_256


  
 

  : 戴眼镜的人很不方便,镜片会起雾,怎么办?
 : 试试下面小妙招。注意,是多擦镜片,不能拿下口罩!安全第一,舒适第二。

  

IMG_257

  
: 今天化妆了,我的美丽妆容被遮住了!
: 安全第一,美丽第二。
: 打电话、发语音,习惯性拿下口罩?
: 口罩隔音效果那么好吗?戴口罩也可以讲话。通话时请佩戴口罩。
: 一只口罩戴多久?
: 出现脏污、变形、损坏、异味,需要及时更换,连续佩戴时间不超过8小时。
: 已接种新冠病毒疫苗,也要继续戴口罩?
: 双保险,不香吗? 对于个人,接种疫苗的保护效果不是100%,并且产生保护性抗体也需要一定的时间;对于群体,在没有形成免疫屏障的情况下,新冠病毒依然容易传播。所以,戴口罩、一米线、勤洗手、常通风等防护措施仍然要坚持。




  规范佩戴口罩,牢记正确戴口罩“三字诀”

  

  

IMG_258

  
  1.洁双手
 日常注意手卫生,佩戴和摘下口罩时,要洗手。戴或摘口罩的时候,不要碰口罩外侧面,切忌用不干净的手触摸眼睛和口鼻。


 
2.辨正反
 一次性医用口罩有里外之分,浅色面有吸湿功能,应贴着口鼻,深色面朝外,口罩鼻夹侧朝上。如口罩无颜色区别,可根据口罩皱褶判断,皱褶处向下为外。
防护型口罩,有标识的一面向外,有金属片的一边向上,系紧固定口罩的带子,或把口罩的橡皮筋绕在耳朵上,使口罩紧贴面部。


 
3.严密合
 戴口罩时,用双手手指置于金属鼻夹中部,一边向内按压一边顺着鼻夹两侧移动指尖,直至将鼻夹完全按压成鼻梁形状为止。同时快速吸气,检查空气是否从口罩边缘包括鼻梁处泄露,再调整鼻夹。切不可露出鼻子、未贴合面部、拉至下巴。


 
4.防飞溅
 打喷嚏或咳嗽时不需要摘下口罩,可适时更换。如不习惯,可摘下口罩用纸巾或肘部遮掩口鼻。


 
5.护幼儿
 帮小朋友整理口罩时,要做好手卫生,不要用不干净的手触碰孩子的口罩、脸或者头部。


 
6.巧更换
 口罩佩戴使用中,如果发现口罩明显潮湿或脏污时,建议立即更换新口罩,以免影响防护效果。不建议在一次性医用口罩上佩戴带有呼吸阀的口罩,更换时重复使用带有呼吸阀的口罩,只更换内部一次性医用口罩。

  

  

IMG_259

  

   选用口罩有讲究

  1.在疫情高发地区空旷且通风场所,建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;进入人员密集或密闭公共场所,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颗粒物防护口罩。
 2.有疑似症状到医院就诊时,需佩戴不含呼气阀的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。防护型口罩,防护级别较高,呼吸阻力大,透气性和舒适性差,不适宜长时间佩戴。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佩戴,有呼吸道基础疾病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防护口罩,年龄极小的婴幼儿不能戴口罩,易引起窒息。
 3.棉纱口罩、海绵口罩和活性炭口罩对预防病毒感染无保护作用。

  

  

IMG_260

  

   口罩使用后的处理
  随手丢弃口罩×
 1.使用过的口罩可能携带大量微生物,如病毒、细菌等,需要特殊对待,建议使用医用酒精或消毒液喷雾消毒后,将口罩贴脸面朝外折叠,用带子固定好,单独放在密封袋里,再投入有害垃圾桶或专门的垃圾桶中。
 2.疑似病例或确诊患者佩戴的口罩,不可随意丢弃,应视作医疗废弃物,严格按照医疗废弃物有关流程处理,不得进入流通市场。

 注意:1.处理完口罩后,要进行手卫生!
    2.在跨地区交通工具、医院等环境使用过的口罩不建议重复使用!

  

  

IMG_261


  


  1.外出要携带备用口罩,并放在原包装或干净袋中,避免挤压变形。

  2.家里留存少量高级别防护口罩,出现疑似症状就医时使用。

  科学佩戴口罩对于新冠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预防作用,坚持规范佩戴口罩,既有利于个人防护,又有益于公众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