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生资助

会计系何天睿同学国家奖学金优秀事迹

来源: 添加日期:2018-05-16

一、个人简介

    何天睿,男,汉族,出生于1996年10月,安徽马鞍山人,共青团员。2015年9月被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录取,目前就读于会计系会计专业152班。在接近三年的学习中,认真刻苦,于2016年10月获得全国大学生“新道杯”会计技能大赛全国一等奖,2017年6月获得全国职业院校会计技能大赛一等奖等荣誉。

 

二、个人事迹

    回首走过的二十几载人生路,有过风,有过雨,有过哭,有过泪。我会站在十字路口无助,也会在人生悬崖上徘徊。但是总在一线天之间,我会找到属于自己努力的目标。因为我知道,青春不是个名词,而是动词,只有敢于挑战,敢于奋斗,敢于向命运宣战的人才可以向山顶的梦想靠近……

——前言

(一)胸怀理想,认知会计

    大学两年多来,我一直以 “勤奋务实、积极上进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。努力去理解会计这门课程对于我、对于这个社会的重要性。课下的空闲时间,我喜欢去图书馆翻阅一些财经杂志,观看如“财经郎眼”之类的节目,加强我对目前经济形势、政策对会计的影响。

(二)潜行修行,小得胜果

    正由于我对会计这门课程的喜爱,所以我时时刻刻不忘将这门课程学好,我的学习态度严肃认真,学习目的明确,上课前积极准备,认真听取每一堂课,并做好课堂笔记。我自己也明白,课堂的时间远远不够,所以我更加认真刻苦的去学习。每个学期,我都制定了科学、合理的学习计划,周密地安排时间。因此,每学期都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成绩。大学第一学期的时候,我申请了国家助学金,为我的学习生活减轻了负担,但我深知得到与付出是成正比的,所以为了不辜负学校和家长对我的期望,我脑海中一直回响着这句话:“努力拼搏,证明自己。”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,我努力帮助身边的同学解决学习上的困难,平时时刻注重和老师沟通,经常和老师讨论题目以弥补自身的不足,向老师请教自身存在的问题。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生活,我在第一学期考取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,大二第一学期“新道杯”个人赛选拔以满分进入,在随后的训练中不知日夜的奋斗,周末也都按时到达机房孜孜不倦的攻克难题。天道酬勤,在11月份的全国大学生“新道杯”会计技能大赛中顺利获得全国团体一等奖,个人获得单人赛省级一等奖和全国一等奖。

(三)不骄不躁,始终如一

    虽然取得了小小的成就,但是我没有一丝一毫的骄傲,而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,保持着以前训练时的常态,从不放纵自己,努力做好后续比赛的准备。在12月份的院级技能大赛选拔中顺利进入,并又开始了日复一日的训练,虽枯燥,但我没有丝毫的倦怠,充满激情的训练着。在最终的院级技能大赛决赛中获得了团体一等奖的成绩。我知道,其实学习才刚刚开始,我继续维持着自己奋发向上的态度,刻苦训练了一段时间后,在后续的安徽省级会计技能大赛中和全国职业院校会计技能大赛中,我和我队友抓住机会,均获得团队一等奖的好成绩。

(四)修身养性,全面发展

    除了课堂知识的学习之外,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,自身的完善固然十分重要,但更为重要的是自己要有适应社会的能力。孔子教育我们要把眼光放得远些,再远些,作为大学生,就应当想他人之未能想到的,大学生活不仅仅是知识储备的过程,更是为适应将来就业而进行锻炼的过程,于是在寒暑假之余我经常参加一些勤工俭学的活动,例如派发传单,酒店会场的布置,商场销售人员等等,在体验社会生活的同时为自己增加了额外的收入。

    在学习和实践生活之余,我时刻不忘记“帮助他人,快乐自己”的志愿精神,为此,在大学的第一个学期我加入的学院的青年公益协会,立志做一名合格的志愿者,在校期间,参与了志愿者服务征文比赛,荣获二等奖,积极撰写每次公益活动的新闻稿,参与志愿者分享讲座、旧衣回收捐赠活动等。并且获得了“优秀志愿者”称号。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,不仅让我收获了心灵的感动,更让我在人际交往中锻炼了自己。

(五)总结

    “宝剑锋从磨砺出,梅花香自苦寒来。”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诗句。只有经历过,才会成长;磨练过,才有收获;失败过,才知道成功的不易。一路走到这里,少不了良师益友的指导、帮助和陪伴。更少不了不服输的勇气和对梦想的坚持,我仍然记得刚步入大学的梦想,还记得自己为未来勾画的蓝图,努力的过程也许心酸,也许痛苦,也许黑暗,也许想要放弃,但我牢牢地记住了两个字——梦想。我希望自己能一直做一个勇敢的人,敢于奋斗、敢于拼搏,不怕苦难、不怕挫折,我也希望毕业之时能遇到一个更优秀的自己!我将以更加向上的姿态迎接下一次的挑战和磨砺,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来书写好的大学这一篇章。

 

师长点评:何天睿同学在校期间政治思想过硬,专业知识扎实,获得全国会计技能大赛、会计信息化项目竞赛一等奖等多项荣誉;在体育竞赛、征文比赛等项目中也取得优异成绩。该生综合素质较好,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大学生。

——会计系党总支书记 教授  丁增稳